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肝属木,对应春季,所以春季是肝脏机能活动旺盛的时节。惊蛰到来之际,也意味着人体的阳气由冬天蛰伏于肾水的封藏状态,转变为肝木的阳气生发状态。春季容易肝火妄动,引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所以,惊蛰注重肝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春季肝火旺盛,多由肝郁气滞所致,导致肝火灼烧经络,内耗肝血,形成“肝虚”。所以,惊蛰时节养肝要通过“疏肝气”“清肝火”“补肝血”,三个步骤来完成养肝。
惊蛰 | 疏肝气惊蛰节气前后肝气过旺,肝气稍不顺畅就会使其郁结。肝气不疏,会与情绪互为影响,容易生闷气,出现胁肋疼痛、睡眠变差等情况。所以,惊蛰节气前后也是梳理肝气最适宜的时节。推荐一个穴位,每日艾灸可疏通肝气。
取穴: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方法:艾条悬灸于期门穴,每次10-20分钟
功效:期门穴为肝经募穴,艾灸期门穴可使气机通畅,肝气疏泄。可促进肝脏排毒,还具有调节情绪,缓解气机郁结、情绪暴躁等情况。
在日常的养生茶饮中,选择玫瑰,香橼,茉莉花等冲泡代茶饮,亦可疏理肝气。
惊蛰 | 清肝火肝郁气结本就由肝火而生,所以疏通肝气的同时,要进行清肝火。惊蛰前后肝火旺,伴随头痛眩晕、口干舌燥、小便赤黄、视物模糊、女性月经不调等情况。肝气郁结所致肝火旺盛为实火,所以要清泻肝火,可用两种中成药进行调理。
丹栀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兼清郁热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引起的潮热颧红、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等情况。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泻肝火,清利湿热的功效。用于因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等。
日常的养生茶饮中,可以选择薄荷、菊花等入肝经、清肝火等材料代茶饮。
惊蛰 | 补肝血肝火旺盛,肝气淤堵,自然要消耗肝血来补充,就容易导致肝血亏虚,出现肢体麻木、面色无华等情况。肝气的疏通,肝脏的疏泄都要靠肝血来维持,在疏肝、清肝之后也要补补肝血。百草君推荐“桑葚红枣茶”就能补肝血。
方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桑葚能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与大枣搭配可增强补肝血的功效,同时还能清除肝火,一举两得。
补肝血也要注意充分的睡眠。肝胆在每日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最为兴盛,所以要在晚上11点前就进入睡眠状态。
除此之外,惊蛰养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室外运动,惊蛰过后气温逐渐上升,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利于气血运行,有助于肝气疏泄。
不能过分“春捂”,此时穿衣要根据气温变化进行增减,过分“春捂”反而会大汗淋漓,容易使外邪入体。
饮食“少酸多甘”,少吃酸味可以防止肝气过旺,多吃润燥的“甘”物,如山药、莴笋、黄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