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转发的一篇好文
大约有13500~15000多字,在当今铺天盖地的文字中,她就像深埋地下的宝藏,现在就摆在你的面前,你愿意错过她吗?你愿意视而不见吗?
作者说:文章长了点,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人生该去向哪里,这篇文章会协助你找到自己的路。
原创 文殊小玉 小玉的深夜茶馆 2022-03-24 16:52
章节前言:
你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吗?
隐约觉得自己有一些特别,好像和别人不一样。
但是具体说是哪不一样,细细想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
甚至在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然后在挫折中,在否定中,心中的火苗逐渐熄灭。。。。
把一件事干到凑合,使劲努力就行,别人学1个小时就会了,你虽然不擅长,但是你认真学10个小时,可能成绩也不会太差。
但想把一件事干的卓越,光靠努力就是没用的,重点是你是否在你的天赋上用功。
我认识很多创业者,由于对自己不够了解,把自己折腾的够呛。我自己也是,我深刻分析自己之后,思路开始清晰,接下来我就把这个分析的过程,分享给大家。
第一节:成为自己的雕刻大师。
天才并不多。
我们给先天基因强大的人,起了个名字叫天才。
比如三岁就会背唐诗,五岁能出口成章,之后多次跳级,最后被一流大学提前录取,成为国之栋梁。这类智力明显的人,我们觉得是天才。或者生出来个儿特别高的人,大家就知道他可以往超模或者运动员方向培养。这类骨骼精奇的人,我们称之为好苗子。类似这种,就是天赋太明显,明显到大家都没办法耽误你。但是这种人很少,少到我举例子的时候,回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里,基本没有一个人是天赋异禀的,基因强大的天才。
说回我们自己,虽说不是天才,但也肯定不是废柴吧?那这区间的部分是啥呢?
伯乐也不多
那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呢?
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翡翠吧,翡翠在开采的时候,有一小部分石头的颜色或者水头会露到石头外边,这种石头赌性就比较低,行家拿手电照一照,就能判断值多少钱。
有天赋的人,就像这种翡翠,锋芒外露。
但大部分的情况,翡翠原石从表面看起来,就是一块黑乎乎的石头,和路边的石头没有任何差别。
只有特别懂行的人,通过皮壳的纹路,颜色的沉积面积,压手感等等,来判断这块石头,大概可以多少钱买,然后买下之后,切开,才知道是什么,能做个什么东西。
大部分的人,外表看起来都是一块黑乎乎的翡翠原石。
但是,人和翡翠不同的地方是,懂翡翠比懂人容易多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被当成了石头,一辈子都没机会成为翡翠。
就算运气好,能被发现,能被打磨,接下来就要考验下一波运气了—遇见什么样的雕刻师。
如果碰见刚入门雕工不好的师父,你就会被拿来练手,雕废了很正常。这个就有点像你的老板刚创业或者你的部门经理刚上任。
如果碰见有点手艺的雕刻师父,但是他苦于生计或者保守,你就会被雕成镯子,平安扣,豆子,如意,这种俗物。因为市场流行,买卖简单,又能量产。这就像很多父母让孩子考公务员,学会计,考师范等等,类似这样有保障的规划,因为大概率安全,这就跟翡翠做成平安扣,大概率能被卖掉是一回事。虽然有部分的孩子确实适合,但是大部分其实并不适合,他们的天赋被埋没了,是因为不是每个父母都是“雕刻大师”。
如果碰见手艺纯熟的雕刻师父,大多都比较喜欢炫技,雕个龙啊,雕个凤儿啊。有瑕疵的地方,就想用掩盖的方法处理,专业名词叫避雕。这就像很多父母自身很优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是个大老板,觉得自己都这么了不起了,孩子怎么能差呢?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就在孩子身上炫技,过度雕琢,这种过度愿望,就会使家长想把孩子的缺点掩盖起来,酿成很多大错。这也像你的领导很厉害,就拔苗助长或者逼你成为你根本成为不了的人,可能你也会比较成功,但是就会很拧巴。
真正的雕刻大师,是要先做到手艺精湛,之后学会克制,要少雕,只动该动的地方,保持翡翠本来的美,做到物尽其用。雕刻师喜欢的,擅长的,全部要放弃掉,雕的复杂其实是工艺层面的,练上十年八年雕刻的功夫,就没有难度了。能做到理解万物有灵,因材施教的雕刻师凤毛麟角。达到这个程度的雕刻师,就会得“天工奖”,“神工奖”。
推荐一个翡翠雕刻大师叫王朝阳,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作品,也就理解我说的意思了。
好了说回来,你仔细想一下,你的父母,老师,领导,有没有雕刻大师的手艺?
没有,对吧。
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几个真正的大师,大师也雕不了那么多东西。
那么被雕废了,被雕过度了,被雕成俗物了,这不都是必然。
那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
成为自己的雕刻大师。
天才并不多,伯乐也不多,所以你这块不极致的,不浑然天成的小石头可咋整?
自己把自己变成雕刻大师,然后把自己这块不是极佳的材料,雕成极品。除了你自己,别人是不愿意下这么大的功夫的。
就算愿意在你身上下功夫,也未必懂你。
你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也只有你自己,可以把自己雕琢明白。
你可能水头足(就是水润水润的),你可能很绿(就是绿油油的翠色,绿的贵),你也可能是红翡(红色的,是特别的),你可能是黄翡(黄色的,也是特别的)。就算你不润,不红,不绿,不黄。如果雕工惊人,雕工本身就值钱。
要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材料,是雕刻的前提。
成为你自己的雕刻大师吧!
第二节:你为啥又累、又穷、又不快乐。
好的翡翠雕刻大师,不会上手就开始干,要非常非常懂这块石头之后,才会动手。如果没弄明白,就算放几年,也不会动,但是会经常拿出来看和思考。
那么我们自己想要雕刻自己,第一步就是看清自己是什么材料,自己是水头足一点,红一点,黄一点还是绿一点。
我试图定义,这个特点应该叫天赋呢?还是基因呢?还是优点呢?还是特长呢?
我发现我定义不了,所以后面的文章中,这四个词,我都会用,但是表达的都是对这个材料本身的刨析。
想要清楚的了解自己是什么材料,就要先剥离开别人对你的称赞。
别人认同和赞誉你的地方,并不一定是你的基因。
大学毕业之后我开了只有7平米的服装店,生意特别好。周围人开始夸我审美好,夸我会选品,我就觉得自己有设计的天赋,使劲学习颜色搭配,时尚之类的东西。后来也没啥成绩。
后来我又开了家SPA馆,23岁我就是2个店的老板,所以身边所有人都夸我会做生意,有头脑之类的。我就以为我的天赋是做生意。我就天天看马云的视频,觉得我未来肯定能做大生意。但随之而来的是淘宝普及,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差,最后就关门了。SPA馆因为和合伙人理念不一样,所以我就退出了。
再之后,我开民宿,大家夸我有情怀又文艺,我就以为我的天赋是文艺,我就穿粗布的裙子,种花,写诗,喝茶。觉得不过瘾,还不够文艺,我要盖一个我理想中的民宿,结果由于经验不足,被包工头卷钱跑了,四处筹钱,吭吭哧哧总算完工,好不容易开业了,运营又给我搞得焦头烂额,省略号。
再之后疫情来了,民宿一直不让营业,要吃饭啊,所以我就开始做茶,没想到茶起步很快,于是开始公司化运营,这时候大家夸我会管理,我就以为我的天赋是会管理。就看了一堆书,真的是一堆啊,还上商学院,在财务,行政,标准化等等方面狠下功夫,也是有些效果的。
这个时候,距离第一次创业已经快10年时间了,积累得经验让民宿在疫情中没有死掉,还因祸得福把茶叶公司做起来了。
总体来说,外人看来,都还是在往上走的。
但是我为啥总感觉特别累呢?
大家都夸我文艺,会做生意,会管理,人仗义,会设计,审美好,有前瞻性,执行力强等等等,我都这么好了,而且我真的贼努力,那我为啥还负债呢?为啥我还不觉得很有成就感呢?
肯定是哪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哪呢?
苦思冥想,我找到了答案。——我迷失在大家的认同里了。
我没有真正的花时间,认真的了解自己,到底什么是自己的长处,什么是自己的短板,特别容易迷失在别人的认同中,然后一直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努力。
因为人是群体动物,需要被认同是种天性,想要挖掘出真正的天赋,就需要要警惕任何人的夸赞。
有些是别人随口夸的,比如他可能有社交牛逼症,但是你当真了,你就在他随口说的事上努力,那这个努力,也努力的太随便了。
有些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然后采用了夸你这种手段。
比如领导夸你一个事办的很好,然后你就想再被夸,喜欢被认同的感觉,也想升职加薪,所以就在领导认同的这件事上,使劲的努力,实际上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个方向也许并不适合你。但是你说领导有错吗?他也没错,你做的这件事对公司确实有利,领导也不一定有发现你天赋的能力。再比如,妈妈夸儿子钢琴弹的好,可能妈妈只是不想浪费已经交了的学费,夸孩子是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是妈妈小时候有个弹钢琴的梦想,实际上孩子适不适合弹钢琴呢,有没有弹钢琴的天赋呢?很多人夸人,都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激发你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你其实没好处。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不是你的功劳,但是夸了你。夸你的时候你就收下了,然后迷迷糊糊的觉得自己确实特别了不起。我见过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他曾经是这个公司的前50个员工,退出的时候,股票换了好几千万。后来,他想开个民宿,找到我们想学习。我可认真的说了,但是聊天的时候他说我们这不好,那不行的,给我一顿上课,搞的我很郁闷。你不是来找我学习的吗?(其实我应该立马转换思路向他请教的,但是我被否定击中了,这个后面我们再展开说)。他侃侃而谈曾经的公司,说起这家公司头头是道,目中无人,明明是他来找我,但是给我一顿输出,最后我强忍着不高兴聊完这个天。
后来听朋友说,他投资去买股票,资产缩水了一半。开民宿的时候,被施工方坑,资产又缩水了一半。
说实话我有点幸灾乐祸,但是冷静下来分析,他吃的亏是无知和傲慢。因为无知,所以傲慢,又因为傲慢,所以无知。在这个循环中,吃亏是早晚的事。
那么他的傲慢是哪里来的呢?当别人称赞这家公司的时候,其实很多成绩不是他干出来的,但是他收下了这家公司厉害的全部功劳,变的傲慢之后,就容易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干啥都行。盲目的自信就会大意,那么后来吃的亏也就是注定的了,这就是迷失在了别人的称赞里。
举个例子,做茶这件事好多人夸我认真、爱钻研。其实找原料啊,研发啊,设计啊这种事也都不是我干的,但是设计师啊,选品的同事啊,客户也都不认识,所以只能夸我。夸多了,我就真的收下了。然后到处指手画脚,这个事由于我不擅长,不专业又非得从懂的角度去做决策,就也搞得我劳心伤神。由于瞎指挥还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钱。
另一方面我也不是彻底不知道我不懂,我确实不太懂茶,于是跑茶山啊,考茶艺师啊,可认真可认真的学习茶,然后和同事一起搞拼配啊,之类的技术性的事,真的累死我了。但是说实话,直到今天我也不是很分的清,茶的一些口感的细微差别。
当我特别努力之后,又特别沮丧之后,给自己打气,然后再努力,再沮丧。把我快折磨疯了之后,我反应过来了,我迷失在了别人的肯定中了。
于是,我开始尊重研发的同事,不指手画脚,不画蛇添足,虽然还是认真学,但是不再用专业的研发人员的角度去要求自己了。相信别人的天赋,肯定别人的成绩,我轻松了好多的同时,我们的茶叶研发突飞猛进,最近甚至都在申请专利。
另一个角度,大多数人都有自卑的部分,当别人把称赞这个礼物给你,实在是太不舍得还回去了。但是也知道自己不配,于是就在别人称赞的地方使劲的,认真的,刻苦的努力。这也是迷失在了别人的称赞里。
自卑使你精神饥饿,然后就去乞讨夸赞,别人赏了你夸赞,然后你就觉得太好了,这样就能饱了,终于找到饱的方法了。于是就卖力讨好,朝着那个并不适合你的方向使劲干,为的就是再讨一次夸,如此往复,怎可能是个幸福的人生。
说回雕翡翠例子,别人夸你,太适合雕个白玉白菜了,雕个白玉白菜就完美了。你就开工了,雕完之后呢?另一个人说,你看这块中间的地方多绿啊,做个白菜可惜了,应该取中间这一块,雕个镯子多美啊,然后你又开工了,雕完累的半死,然后这个时候有个人又说镯子过时了,不流行了,都给车成珠子,穿一串多好啊,做成珠子就完美了,然后你又开工了。又累半死,天天加班。最终把材料整的七零八碎,四不像。
时间也花了,活也干了,材料也用废了,也卖不出什么好价格了。那可不就是又累,又穷,又不快乐的结果。
好了总结一下:你为什么又累,又穷,又不快乐呢?
因为你迷失在了别人的称赞里,按照别人的期望活着。
所以不要摇摆,只有让自己的心沉着冷静下来,别人的夸赞和认同才不会使你跑歪。
要控制住自己的自卑,不要去乞讨夸赞。当把夸赞剥离掉,别在盲目的努力你就离发现自己的天赋又进了一步。
当你需要认同,你就成为了提线木偶,线攥在聪明人的手里,沦为了聪明人的玩物。自己呢,也是有感觉的,但是无法挣脱,所以自然就是又累,又穷,又不快乐的。
第三节:不要被否定击败。
上一节我们讲了,由于自己的自卑和别人没夸到点上,那么自己肯定自己的地方就会错。那么这节我想分享给你,他们否定你的地方,可能也是错的。别人的否定,会让你觉得你不配拥有天赋,你没有天赋。
我理解的天赋,可以有好多个,我的天赋里其中就有表达能力强。
但是为啥我到了30多岁才敢理直气壮的说:我就是表达能力强!
因为小时候老师嫌我话多,让我去门口罚站,说:“你自己不学,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害群之马,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然后我爸揍我的时候,我一顿狡辩,我爸说:“你个兔崽子,我还说不过你了是吧!你还有理了!”,就更气,打的更狠。我边哭边揉着肿起来的屁股,我怎么可能认为,能说赢了我老子是一种天赋。
我小时候不但没有因为表达能力强这个天赋获得支持,还因为它吃了很多的亏。
属于你的天赋是一条龙,但是小时候我们无法驾驭这条龙,周围人也不认得这是条龙。比如,我应该去演讲或者写书,我爸应该给我报个小主持人班儿,但是他并不知道,说话是个天赋。我又压抑不住自己的表达欲,就会很痛苦。所以之后很多年我都很自卑,压抑着自己少说话。
对我来说,爱说话,这个被人否定的,被人嫌弃的“缺点”,我压抑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认为是天赋呢?
由于被否定,就使劲去别的地方探索,觉得天赋应该在别的地方。
我就去很多地方旅行,换很多行业,看很多书,上各种课。还给自己买了不少东西,古筝,吉他,油彩,相机,针线等等。总之就是使劲给自己创造机会,生怕把自己给耽误了。
实际上呢?相机我弄丢了,油彩买来的第一天玩了一下,古筝吉他也都是摆设。
哎,回想小时候爸妈为啥要逼着我学手风琴呢?手风琴特别重,大腿经常被压得乌青,不练就挨揍,经常就是头被我爸敲出个包儿,头疼,腿疼,抽泣着接着拉。这辈子我都不想见到手风琴了。
又为啥要送我去学跳舞呢?送我去学跳舞的第三天,我就摔断了胳膊啊。
不过也不能怪我的爹娘和老师,那个年代,那个小镇,那个少年宫统统不知道,说话本身就是天赋。
一个天生的好口才,一个天生的表达者,到了30多岁,才开始接受自己。
如果你不是小孩儿,那么大概率你的天赋已经呈现了,你不用使劲往外找,也不用想着你可能还没遇到你的天赋。
假设你觉得自己的天赋是画画,没有老师,没有油彩,你还没有纸笔吗?如果你有画画得天赋,你会忍不住要画的。
假设你的天赋是音乐,买不起三角钢琴,努力努力买个电子琴,难度不大的吧。如果你有音乐的天赋,去琴行蹭弹,你都会去的。
没做的原因,只是因为你其实并没有很感兴趣,你不感兴趣的地方,一定不是你的基因,一定不是你的天赋。
所以你的天赋已经呈现了,只是因为被否定了,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像我一样,去别的地方找了,自然是找不到的。在错的地方使劲努力成绩也不好,于是开始怀疑自己,就开始自卑,开始陷入乞讨夸赞的陷阱,于是希望成为另一个人,在自己的短板上使劲努力,最终努力的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被否定之后,只敢偷偷喜欢,不去直视它,肯定它,培养它,那么自然也不会长出 肥硕的果实。我们也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别人。
我说一个我写书的例子,我看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他书里说,写书是为数不多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的事。
我就和我先生(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结婚了)聊天,我弱弱的问:你说,我能写书吗?
我先生说:能啊,你不能谁能,就你最能了。你这个文笔,这个才华,不写书太可惜了。你有这么多思考,写出来一定很多人喜欢啊。
我:不能吧,世界上可是有老子,有孔孟,有王朔,余华,冯唐的啊。
我先生说:他们都没你写的好。
在这种没有原则的彩虹屁下,我就有了勇气,开始试着写,在此之前,我就是在qq空间,朋友圈里,写一点随笔,小时候作文也没得过高分。
写了几万字,我就拿去给出版社的朋友看,编辑姐姐可高兴了,这太好了,这肯定行,我下午就拿去过会,你一定要签给我啊,不许找别的出版社啊。
就这样,我迷迷糊糊签了个合同,拿着稿费的定金,开始写。后来我才知道,第一本书就拿稿费的作者很少。
民宿的专业书籍,按理说是比较小众的,居然几个月就加印了。
我先生后来说你看吧,我说你有天赋吧。
如果当初我弱弱的问的时候,他但凡露出一丝丝的不认同,我就会放弃。
心理学家黄仕明老师说:
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
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了很多尊重。
人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也是可以的。改变就发生了。
当我找到了我的天赋,我发现我的天赋居然是很多人希望我改变的。而且我也曾经很残忍的要求别人改变。
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之后,这个部分是需要保护的,需要耕耘的,是不改变也可以的部分。之后其他的改变就开始发生。
总结一下:
答案不在远方,答案得往回找。
你需要自己坐下来,泡杯茶,拿个纸笔,像探案一样,通过线索找到你的天赋。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太飘渺了。可能你的天赋是想象力。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一天一个想法,太不靠谱了。可能你的天赋是创新。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太死板了,不会变通,较真,可能你的天赋是认真。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话太多了,可能你的天赋是表达。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太矫情,太事儿了。可能你的天赋是敏感,细腻,洞察。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太好说话了,老好人一个,可能你的天赋是慈悲。
如果你常被人说,你这人太不细心了,太马虎了,可能你的天赋是有格局。
~~~~~~
总之,勇敢起来,穿透这些否定,去找到属于你的天赋。
第四节:别把自己往沟里带
前面我们分析了客观的情况就是天才很少,伯乐很少,你的靠你自己。当清楚了这个客观事实之后,你要做到不被外在的环境影响,不能被他们夸歪,也不要被他们的否定击败。
这个外在因素都梳理明白之后,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自己不要乱肯定自己,也不要瞎否定自己。
别被自己的过度自信耽误了。“迷之自信”,“又普通,又那么自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别人发现的了这个人身上的很多问题,但是这个人却觉得自己哪哪都好。
当别人提出好的建议的时候,过度自信的人会说:“我做的挺好的呀,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呀,你行你来做吧,你根本就不懂。。。。。。”
如果你觉得自己哪都好,也就意味着看不见自己哪最好。看不见自己哪儿最好,也就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也就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的长处上。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真正的长处上,也就无法变得卓越,最终也就会成为一个又普通又自信的人。
别被自己的过度自卑耽误了。由于极度的自卑,可能就会特别努力,在啥事上都努力,不管这件事自己是否擅长都努力,所以过的就会很辛苦。
所以当别人提出建议的时候,心里就会想:“我都这么努力了,你怎么看不见。我都已经累成这样了,你怎么还不满意。我是不是努力的不够。。。。。。”
陷入反复的纠结和痛苦中,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让别人满意上,成为了讨好型人格,就没办法发现自己的天赋了。
另一种情况,由于太脆弱了,感觉到别人可能不太满意,就要逃。逃到认同自己的人那里去,比如给闺蜜打电话,一顿吐槽,闺蜜一顿安慰,就觉得自己也挺好,没有去找真正的问题,糊里糊涂的。
最后努力也努力了,辛苦也是辛苦的,只是不卓越罢了。最后酸酸的说,我啊,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我也没什么野心。实际呢,因为自己的极度自卑,错过了自己的一生。
还有一种情况,觉得想到的那件事太神圣了,自己不配,就不敢想。
比如作家这个词在我心里是很神圣的,神圣感也会让我绕着走。心里想我怕是不配吧。而且其实越向往,就了解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不配。
要鼓起勇气想,然后鼓起勇气做。
总结:要客观的看待自己,哪里是我的优势,哪里又是我的缺点,不能糊里糊涂。要有勇气。
第五节 先提炼,再安岗。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们举手说,想当科学家,想当发明家,想当明星等等。然后小朋友们就把职业当成了目标,从开始就错了。
这些都是职位,成名成家是天赋发挥之后得结果。
比如想当明星,是歌星?还是影星? 当运动员也能是明星,当舞蹈家也能是明星,画家也能成是明星。
想当科学家,是物理?还是化学?还是生物?当生物的科学家是研究动物还是植物?
当我们把职位植入脑子里之后,就忽略了天赋发挥得过程。
天赋就是基因,是命里带着的东西。天赋不是一个岗位,天赋是一种感觉。你对什么有感觉。天赋是更小的单位,天赋是元素,你的天赋可以适合很多岗位,把这个岗位干好之后,成名成家就是顺其自然的事。
怎么提炼这个元素呢?
不给你钱,你也愿意干的事情。把他们列下来,找共通的地方。干这件事情,你有劲儿。同样条件下你干这件事比别人轻松。比如我的天赋是喜欢说话;喜欢讲故事;善于表达;共情能力强。那么就有可能有个阿姨来我家说:哎呀,这个小姑娘表演能力真强,应该去当喜剧演员。
我妈要信了,往这个方向培养我就完犊子了。
我觉得能成为大师的喜剧演员,主要的天赋是孤僻,内向,偏执,不屈,高傲的。比如卓别林,比如周星驰。
我是外向,市侩的,变通的。就算我妈砸锅卖铁培养我,我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喜剧演员。别人太容易误会了,太容易把你表现出来的东西,和她理解的东西往一块拼了。就把你往你根本没天赋的地方培养和塑造。你做出的成绩就会很普通,你也会很痛苦。也就会和你的天赋失之交臂。
长大以后,参加工作了,大家就肯定或者否定你工作,你就开始觉得这家公司好或者不好,领导到底傻不傻。
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通过这份工作,通过跟领导的博弈,通过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我的什么天赋开始明显了。
很多人一直换工作,一直换领导,一直换行业,最后也并没有什么成就的原因,是注意力并不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们自己要从做的事中抽丝剥茧,提炼出自己的天赋,接下才是给你的天赋找一个岗位。
这就像先把橙子榨出果汁,然后把果汁做成浓缩的,再之后把浓缩的果汁做成有糖的,无糖的,大瓶的,小瓶的,果汁粉,软糖等等。
总之,市场什么好卖,这个浓缩果汁就怎么用。
先从工作、生活中提炼出天赋,就像先把一大堆橙子提炼出浓缩果汁。然后再给这个天赋找一个最适合的岗位,这就像把浓缩的果汁做成适合的商品。
举两个例子:
1.
我自己花了很大力气,为自己瞎干的事也买了很多单之后,现在已经很确定了我的天赋就是:爱说话;有亲和力;共情能力强;会讲故事;好奇心强;善于表达。
当我了解了自己的天赋之后,我就想,我的天赋是表达,要不我去说脱口秀?会不会就瞬间火了?然后民宿就好多人住,茶叶就特别好卖。
但是后来我认真分析之后不匹配。脱口秀演员是有娱乐的天赋的。我跟脱口秀演员比,我太严肃了,太正经了。我不是说脱口秀不正经啊,就是我没有那种娱乐的基因。好的脱口秀演员,底色里有一些玩世不恭的,看破红尘,嬉笑人间的部分。我活的太认真,不具备娱乐的基因。如果有机会去做个宣传是可以,但是作为职业,我估计会饿死。
当我知道了我的天赋之后,一切开始明朗,我知道我的能力圈了。
“小玉好会做生意,好文艺,会管理,人仗义,会设计,审美好,有前瞻性,执行力强等等。
我是怎么让大家觉得我这么好的呢?
是我会讲故事,是我有亲和力,是我爱说话,是我本性里有善良的部分,是我勇于承担责任。所以我就该在我的天赋上花时间,下功夫。我这个天赋对于我来说最适合的工作是创业和写书。
2.
我有个朋友,天蝎座,她的天赋是敏感,细腻,洞察能力强。因为她敏感,她能洞察太多别人的感受,就像有读心术一样,别人高兴不高兴,谁和谁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一般人只能感受到表面上的东西,她能感受好多别人内在的感受。其实不需要感受太多别人的感受,这个她也知道,但是这个就是天赋,她无法屏蔽掉,这些别人的能量。
这就让她上班花了一半的精力在分离这些感受上。如果想要不心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合群也行,少接触就不会有感受,但是不合群工作就不会有卓越的成绩。这就是所谓的“社恐”,“社恐”不见得是害怕跟人接触,而是她能感受到太多别人的感受,所以会很累,减少接触,就是保护自己。
她敏感,洞察能力强,这种天赋,也使她的工作成绩是不错的,但是她很累,不仅要处理自己工作上的问题,还要处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在痛苦挣扎中也是来回徘徊了很长时间之后。
她总结,她就不适合上班。
她联系我说想在家做微商卖茶,就和我说了这个心里过程。
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想要做好微商,就需要通过对方短短的几个字,回复的速度等很细微的,很模糊的,很浅的信息,来感受他究竟想买啥。
她的这个敏感,洞察能力,就能透过几个字,感受到对方的内心诉求。所以销售成绩很好,短短几个月,微商收入就超过了她曾经的工作收入,而且不用合群,没有同事,她快乐的要死,经常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送到我家来。还在路边和花合影,明媚极了。
最近在我的建议下,她在学习心理学。因为她的洞察力和敏感,是可以感受到咨客不一定想说,也不一定发现的了自己深层次的感受,但是她能捕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关系也不复杂。就可能比较适合她。
那么,说到这里,您想到了您最适合的岗位了嘛?
第六节 找到天赋之后的人生
辛苦,但是快乐。
勤奋有三种情况:假装勤奋,没在天赋上勤奋,在天赋上勤奋。
假装勤奋。不管找没找到天赋,在这个大环境下都是要努力的,不知道为啥努力,也会被裹挟着努力,比如同事都在干,你也的干,同事都拼,你也的拼。你也不可能早下班,顶多摸鱼,但是摸鱼,不是也的在那坐着,也的假装努力?骗不骗的过领导是一回事,自己的生命浪费了,确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在天赋上勤奋。举个例子,我一个同学有天给我打电话抱怨,说工作太累了,我说你把今天干啥了给我说说,他说完了之后,我觉得他干的活并不算多,应该不至于累的。又听他抱怨了一会,我反应过来了,他说干的活中,有做账。他从小数学就不好,他干了他不擅长的事,所以累。没在天赋上的勤奋,本来就是事倍功半的结果。他还在短板上努力,他不累谁累。我跟他分享了我对天赋的理解之后,他把做账的工作交给同事,同事把他的一部分工作给了我同学,两个人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幸福感业提高了。
在天赋上勤奋。懒惰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人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是怎么可能勤奋的呢?就算逼着自己勤奋,又怎么可能幸福呢?
我想这也就是“选择比努力重要”的原因,不是努力不重要,而是先要先认真对待选择,之后的努力,就会变得顺其自然。
创业和写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写书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写出感觉了就不舍得停,腰疼背疼脖子疼。经常天亮了,吃个早饭睡一会,然后再去干创业的事,开一天的会啥的。
由于用眼过度,还得了角膜炎,坏了的眼睛用纱布蒙起来,用好的那只眼睛,接着写。没人催我写,稿费也不多,由于这是民宿行业的专业书籍,也不可能成为畅销书,但是我一想到,能帮助很多和我一样遇到困境的人,我就特别兴奋,一想到,很多读者会拿起来就会不舍得放下,熬夜也会想看完,我就更兴奋。
想要写明白,就要看很多书,查很多资料,请教很多老师,脑子时刻都在想,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简直要勤奋死了。虽然累的半死,但是快乐极了。
我觉得这种感觉,就是在天赋上努力吧。
创业就更难了,融资难,管理难,想清楚去哪也难,遇见疫情这种灾难,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既要咬着牙抗着,还的不能慌,去做正确的事。埃隆马斯克一次演讲说“创业就像叫着玻璃碴子,凝视深渊,既然必须要穿过地狱,那就走下去”。我觉得创业绝对算是人间炼狱,没有比这再苦的事了。
但是我一想到我们解决了20多个人就业,未来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能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能给民宿行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能为国家振兴乡村出一点小力。我就浑身充满动力。
我现在真的可勤奋了,可努力了,经常梦里都在和老师请教,都在和同事讨论,都在想怎么解决问题。
我妈说:你要上学那会这么努力,清华闭着眼都能考上。
我说:根据科学研究数学能不能学好80%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时光倒流我也考不上清华,我现在之所以这么勤奋,是因为,我知道了我的天赋是啥了,我想把它发挥好。
总结:
假装努力,虽然能混口饭吃,但是浪费时间,注定平庸。
没在天赋上努力,可以获得一些尊重,也可以取得一点小成绩,也能赚一点小钱。云南有个俗语叫“苦钱”,用法就是问:你今天干嘛去了,回:苦钱去了。就是去上班了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苦钱二字特别生动的表达了,没在天赋上努力的状态。
那么在天赋上努力是啥样呢?
在天赋上努力,自驱力会特别强。在天赋上努力,虽然也是会觉得辛苦的,但是这个辛苦是快乐的。在天赋上努力,会容易出成绩,也许还能出卓越的成绩。在天赋上努力,就算没有成绩,或者成绩不是特别好,由于是在天赋上努力,每天过的内心都会比较富足,根本就不在乎结果。这么总结下来,您是否觉得,在天赋上努力,特别划算?
有了主心骨,不会左右摇摆
创业有太难了,但是创业这件事,有机会把我的天赋呈现的最大化。为了把心里那颗宝石打磨的锃亮,多辛苦都值得。
内心有了力量,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我知道我为什么活着,我此生有了意义。
过年回家,亲戚说:这么多年看你这么折腾,又创业又写书的,你攒了多少钱?买房了吗?开的啥车?
我原来听到这些问题就想死,所以好多年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我知道了我在干啥,我能解释就解释,对方要是听不明白,理解不了,我也不纠结了。
有朋友说我,你要打扮,要护肤,你这么努力,挣的钱应该花在自己身上啊。要买奢侈品啊,要让自己过的好一点啊。原来偶尔被说动,我还真去买点护肤品,研究研究护肤教程。后来我突然想明白了。我这么努力,目的不是护肤啊,我这么努力的目的,不就是想不不护肤,就不护肤么?
我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脸,而是意义。
工作中,很多事,都会让我们信心全无,只有牢牢握住天赋,才会让我们再升出勇气,再战一次。
真正找到了命中注定的事,就会做减法,吃简单的饭,尽量的减少爱好,可喜欢可不喜欢的事,就从生活中摘去,可见可不见的人,就不见了。
当你发现了你的天赋,你怎么可能不想把这颗钻石打磨的闪耀些,没时间,没欲望观看其他风景,就想给自己的天赋腾出时间来。
我有一个画家朋友叫小兴,我们是在西藏旅行时候认识的,他初中毕业就知道自己的天赋是画画,他就找到北京美院的电话,打过去问能不能找那个他喜欢的老师。
然后那个老师让他去北京,他就去北京学画画,现在是个画家。
虽然他不是很出名,也不是很富裕,但是他的画非常有深度,非常有思考。他不做宣传,很少参加展览,但是我觉得他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真的在画画的画家。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宣传宣传,多参加点活动之类的。他说,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成绩。我不想把时间花在除了画画以外的事情上。他有了主心骨,就不会被功名利禄动摇。
有个cctv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李蕾,她说在采访中,印象最深得三个人。
一个是杨丽萍,李蕾问杨丽萍,你这么仙儿,你从来不担心赚钱的事吗?杨丽萍说,赚钱是人世间最容易的一件事。只要你做到,喜欢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最大的福气,钱会跟着来,你根本不用担心。
第二个人,是陈丹青。李蕾问他:别人说你又出书,又画画,而且你那么会说话,上了那么多节目,你想带给别人什么样的影响呢?陈丹青的答案是,我根本不想影响别人,我只想不被别人影响。
第三个人是贾平凹,他跟李蕾说,我每一个长篇小说,我都要写三遍,先用本子写,然后手抄改一遍,接下来再改一遍,最少改三遍。所以意味着10万字的小说,他写了30万字。贾平凹给李蕾说:中国有个词叫全神贯注。当你专心,把全部的心情,力量和精气神全部放到一件事里面,神就会来,所以专注很重要。
这三个人说的三段话背后是同一件事,就是天赋。杨丽萍说,找到天赋是福气。陈丹青说,有了天赋,要守护好。贾平凹说,有了天赋要耕耘。
爱上了不完美的自己。
当我已经很确定了我的天赋是什么,这就很棒了。
我知道了我是谁,我不再要求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天赋成为了我内心的支柱。
我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能做成什么,做不成什么。什么能做的更好,什么怎么努力也都是徒劳。
我不应该要求自己在所有地方都做的好,别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我,我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别人。
很多创业者很辛苦,把自己累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会用人,不会用人不光体现在不会用员工,一定也体现在不会用自己。
我知道了自己的优势,我就有了根,就在自己心里有了立身之本。
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想哭,我都这么努力了还说我不好。
也不会因为赞誉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用自己的天赋,然后自己的短板可以去找合伙人、老板、同事补位,去学习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接纳他,包容他,配合他,这就是强大的开始。
我接受了我的不完美。
之后谁在我的短板上否定我,我就特别好接受,还主动跟人讲,这些事我做不好。如果我傲慢了,请你制止我。
我接受了自己的同时,我也就接受了别人也不可能是完美,也就没有那么刚硬。
我接受了伴侣不完美,虽然我的贪婪偶尔还是希望他面面俱到,但是他做不到的适时候,我也不会像原来那么崩溃。
我接受了同事的不完美,从此我就不是个二傻子老板了。我可以发现同事的优点,并且把他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不逼人干别人不擅长的事。
当你知道你是谁,你就成为了你自己的宝藏。
当你发现你的天赋之后,你的命运就会被自己改写。
行业,年龄,城市,都不再是障碍和监狱。
知道自己是谁,就和世界有了新的相处方式。
你不是工作的奴隶,一切承载你的天赋的形式,皆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