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人生中常有许多转折关头,这些关头往往悄无声息地来临,却又能默默地改变个人的命运。回溯到1982年的一个寒冬,那是我从四川南充归队不久的时候。那一天,我正在指挥炮场训练,突然接到通知,要我前往营部参加会议。随着通信员赶往营部的路上,我感受到一丝紧张,毕竟是首次与军中的高层进行接触。
在会议室里,团长、政委以及其他首长都静静坐着,而我注意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坐在中间的一位清瘦年过半百的首长身上。这个会议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向首长敬了军礼,然后介绍自己,并回答了他的提问。这段短短的对话,在我心中却波澜起伏,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如此高级的军官。
随后,营部书记透露,这位年长的首长是军里的副政委,此次会议是为了了解在营里“学生官”的工作生活情况。经过这次座谈会,我意识到军方正在考虑成立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抽调一些高学历的干部去担任文化教员。而我成为了被推荐的候选人之一。
随后的日子,我绞尽脑汁思考是否应该前往军文化补习学校任教。人生的抉择,往往关乎方向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许会影响整个人生轨迹。作为一名从地方招收的军校毕业“学生官”,我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年龄、学历和专业能力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然而,去军文化补习学校,意味着暂时放弃在战斗连队中的发展机会,而且在返回基层后,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在咨询过战友并深思熟虑后,我决定服从组织安排,选择了去军文化补习学校。我的决定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在军队,服从组织是最基本的原则,同时,他们也提到,军文化补习学校的临近军机关,可能会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时光如梭,1983年2月,我收到通知前往桂林步校参加文化教员培训。离开炮团的那一刻,我回望黄田山的军营,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情。一年多的时间,我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与战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和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抉择已成,我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前往桂林的列车上,我意外地遇到了一群柳州人。他们的口音让我感到亲切,我与他们交谈后,得知这种口音与赣州话的相似性是由于历史原因。这让我深思,人们的语言背后常常蕴含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交融。
在文化教员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仁。这段经历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探索、成长的过程。
总而言之,人生的抉择常常在不经意间塑造着我们的命运。在我个人的经历中,从营部的会议到文化教员培训,每一个决定都影响了我的成长和发展。选择虽难,但正是这些选择让我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