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学子是扎根西北、兼具传统与现代特质的新时代青年群体。作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高校学生代表,他们既传承着兰州"黄河之滨"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活力。在学术探索、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领域形成独特发展路径,是推动城市文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学术成长: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
兰州学子依托"新工科+新商科"交叉培养模式,形成"专业基础+数字技能+实践应用"的三维学习架构。建议新生:
优先完成通识课程中的数据分析基础模块
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包(含Springer、万方等数据库)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需提前6个月提交选题报告
考取Python编程与大数据分析双证书更具竞争力
二、校园文化:打造多维成长空间
学校每年举办"丝路文化论坛""数字经济峰会"等特色活动,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深度参与:
加入"黄河文化研究社"获取文献检索专项培训
在"创客工坊"完成从创意到产品的全流程实践
参与"西部数字经济竞赛"可获企业实习推荐
通过"校友导师计划"对接行业资深人士
三、社会实践:打通产学研转化通道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2%以上,关键实践策略:
大二暑期进入兰石集团等龙头企业实习
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站"可获政府项目补贴
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
加入"跨境电商实训基地"掌握跨境运营技能
四、创新创业:培育数字经济新势力
近三年孵化项目超300个,重点扶持方向:
申报"青创基金"需提交商业计划书(附市场调研数据)
参与"兰州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计划
利用学校"区块链技术服务中心"开发数字产品
通过"大学生专利事务所"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五、生活智慧:平衡学业与成长节奏
运动场与图书馆距离仅500米,通勤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校园食堂提供"智慧餐盘"系统,可生成营养分析报告
学生公寓配备共享办公区,支持24小时学习
校园APP集成"课程预警""论文查重"等18项实用功能
【核心观点】
兰州学子群体呈现"三强两特"特征:学术实践能力突出,数字技能掌握扎实,社会服务意识强烈;具有丝路文化传承优势,数字经济创新特色鲜明。其发展路径可概括为"四阶递进"模式——大一夯实基础,大二聚焦实践,大三创新突破,大四价值转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85%的毕业生选择在河西走廊经济带就业,形成"高校-企业-政府"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常见问题解答】
Q1:如何获取数字经济竞赛参赛资格?
A:需先通过学校"数字经济实训营"考核,获得推荐码后提交项目计划书。
Q2:专业选择对就业影响大吗?
A:建议优先考虑"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与西部数字经济战略高度契合。
Q3:创业团队如何获得启动资金?
A:可申请"青创种子基金"(最高20万元),或通过"兰州新区创投平台"对接风投机构。
Q4:实习推荐有哪些重点企业?
A:包括中核兰铀、甘肃建投等国企,以及正泰电器、京东物流等驻甘分支机构。
Q5:毕业论文如何选题有深度?
A:建议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河西走廊文旅融合"等区域发展课题,优先选择校企联合课题。
Q6:如何平衡学业与社团活动?
A: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将社团工作纳入"重要且紧急"象限进行优先处理。
Q7:有哪些特色校友资源?
A:可联系"兰州校友会"获取行业导师资源,或通过"校友企业名录"对接就业机会。
Q8:国际交流项目有哪些?
A:与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有交换生计划,需在大二完成雅思6.5分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