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
24小时的生命守护
通宵鏖战忙
护佑健康
佩戴心电监护仪
密切监护
生死竞速
分诊台前
静脉“针尖”的守护者
抢救危重患者
急诊科,一个永不熄灯、24小时有医护人员坚守的地方;
急诊科,病患数量多,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艰巨且繁重的科室……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转入更高强度、更高压力的状态。
医护人员的语速和脚步飞快,抢救室门口围满患者和家属。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是老年人,其中不少人都伴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
与此同时,急诊科医护人员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在岗医护人员强忍发烧咳嗽,连日来都处于高负荷运转。
急诊量激增,战斗性减员,他们始终逆行而上!
12月22日,冬至,夜。
这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对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说,黑夜从未如此漫长。
随着一连串急救警报声,急诊科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拿着急救设备冲上已启动的急救车,疾驰而去。
急诊科内的分诊台,医护人员一边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躯在测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一边分流病人。
“24小时的急诊量接近500人次,收住院170人次,出车63趟,工作量是平日的四五倍,大部分病人是基础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科副主任曾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急诊科共有67名医护人员,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我们科室医护人员不到10天全部被感染,最难的时候一个班次只有3个医生,24小时连轴转。”
“从一接班,我们都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出车、治疗、转运病人……顾不上喝水,更没有时间吃饭。”急诊科护士王伟娟说,“我们组的护士张瑞芳怀孕7个月发着烧上班,护士梁丽娜发着烧还坚持出车。医生张鹏飞高烧40℃,休息了两天就来上班了。我们不坚持,病人咋办?”
最近,医护人员感染过后逐渐返岗,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感染人群,超负荷运转让他们自顾不暇。
外面喧嚣忙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内则是沉默与紧绷,唯有各种医疗设备发出的声音贯穿其中。
护士长张海朋说:“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都比较重,瞬息万变的病情全靠医护人员仔细观察,不敢有一丝懈怠。”她介绍,EICU目前有4名医生,15名护士,收治了13名患者,其中5名患者上了呼吸机。一个护士要护理两位上机患者,已到极限。医护人员已经吃住在科室半个月,一个班要连续工作将近20个小时。
从日落西沉到黎明破晓,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脚步从未停歇,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本文来自【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