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数值构成
1.1 单技能基础数值
所有治疗技能均遵循「基础值+等级加成+装备系数」公式。例如:张良的【推塔】基础回血为120点,满级后每级+8点,搭配红BUFF可额外获得15%加成。需注意不同技能类型差异:持续治疗类(如鲁班七号被动)采用每秒回复计算,爆发治疗类(如钟馗钩子)则按单次效果统计。
1.2 装备强化比例
治疗类装备加成存在「阶梯式」提升:
暴击类装备(泣血之刃):治疗量转化为30%物理攻击
魔法装备(虚无法杖):治疗量转化为40%法术强度
特殊装备(制裁之刃):对敌方治疗量降低50%
实测数据表明,搭配「泣血之刃+血魔之怒」可使庄周治疗量提升至基础值的200%,配合名刀被动可产生额外15%治疗收益。
二、影响治疗收益的隐藏因素
2.1 冷却时间衰减
技能冷却每缩短1秒,治疗量提升2.5%。例如:王昭君大招从12秒缩短至8秒,单次治疗量增加25%。建议携带「冷静之靴」或「极寒风暴」优化循环节奏。
2.2 环境增益叠加
团战状态下治疗量+10%
野区刷新期间治疗量+5%
携带「治疗之书」可叠加3层护盾,每层提升8%治疗量
2.3 特殊状态触发
鲁班七号被控时治疗量+20%
张良处于「压制」状态时治疗量+30%
庄周被动每层叠加提升5%治疗量
三、实战应用策略
3.1 阵容搭配原则
治疗型英雄需根据阵容选择:
五保一体系:搭配白起+张飞(双治疗)
均衡型阵容:选择蔡文姬+孙膑(持续治疗+加速)
坦克型阵容:庄周+东皇(护盾+压制)
3.2 出装顺序优化
优先级排序:
治疗类装备(泣血之刃>血魔之怒>梦魇之牙)
减伤装备(永夜守护>冰霜法杖)
辅助装(救赎之翼>自然之力)
3.3 符文选择技巧
携带「复苏」符文可使治疗量提升15%
选择「虚空」符文时治疗效果翻倍
「宿命」符文可减少治疗技能30%冷却
四、进阶计算模型
4.1 动态伤害计算器
公式:总治疗量=(基础值×(1+等级系数))×(装备系数)×(环境系数)×(符文系数)
例如:李元芳在12级携带泣血之刃,面对5000血目标时:
总治疗量=150×1.35×1.2×1.1×1.05=318.45点
4.2 循环收益最大化
通过计算技能CD与普攻间隔,得出最佳循环节奏:
张良:推塔(8秒)+普攻(1.5秒)+辉月(4秒)=循环治疗量412/秒
孙膑:大招(12秒)+二技能(8秒)+一技能(4秒)=循环治疗量385/秒
五、观点汇总
通过分析可见,治疗技能收益受多重因素影响,核心在于:
装备选择决定基础收益上限
冷却时间优化直接影响持续输出能力
符文与环境增益可产生15%-30%额外收益
阵容搭配需平衡治疗频率与技能覆盖率
进阶玩家应建立动态计算模型进行精准决策
六、常见问题解答
治疗数值是否受敌方护甲影响?
不受护甲影响,但受敌方抗性装备(如梦魇、永夜)的间接削弱。
如何计算持续治疗技能的总收益?
需乘以「技能持续时间×每秒回复量×(1+装备系数)」。
护盾类技能是否参与治疗叠加?
不叠加,但可触发「血魔之怒」被动。
携带治疗类装备是否影响输出装选择?
需优先保证物理/法术穿透,治疗装备建议作为第三件装备。
如何判断治疗收益是否达标?
单次治疗量需≥目标当前生命值的3%,持续治疗需≥5%最大生命值。
是否存在治疗技能的负面效果?
部分技能(如鲁班被动)存在「治疗量=已损失生命值×系数」机制。
野区刷新期间的治疗加成如何计算?
按刷新次数累加,最多叠加3次,每次+5%。
携带「治疗之书」时如何最大化收益?
需保证护盾覆盖时间≥2秒,配合「极寒风暴」可提升35%循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