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残阳如血,殷红的斜阳洒在黄河以北的土地上。一曲雄浑低沉的《敕勒歌》在东魏绵延数十里的军营中响起,猎猎大旗下,大将斛律金满面悲戚,声音嘶哑,高大雄壮的身上伤痕无数,猎鹰一样锐利的双眼因为过度的劳累布满血丝,鲜血凝结在黯淡的铁甲上。
在他的周围数万身穿土黄残破军袍的鲜卑士兵受到感染,一起高声唱和,就连破败不堪但依旧矗立不倒的玉璧城墙上的西魏士兵,也忍不住一起唱。
鲜卑人曾经是草原的主人,世世代代骑着骏马驰骋在辽阔的北方,逐水草而居,天生彪悍,英勇善战。
东魏大丞相高欢手下百战练就的鲜卑铁军更是骁勇无比,纵横中原,平葛荣,杀尔朱氏,东征西讨称得上北方最强大的军队,就连宇文泰也差点死在他们手上。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二十万人百战雄师,却被一座孤悬于汾水河畔的小城阻挡了五十多天寸步未移,七万鲜卑儿郎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玉璧城依然傲然矗立不倒。
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的高欢,曾经也是闻名北朝的美男子,年轻时候的高欢只是怀朔镇一个不知名的小兵。他的结发妻子娄昭君一眼就看中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定地嫁给了落魄时候的高欢(娄昭君是鲜卑大族,鲜卑女子向来独立,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倾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丈夫成就大业,甚至后来高欢娶了柔然公主,娄昭君主动让出皇后之位,对高欢一片死心塌地。
岁月在高欢脸上留下了痕迹,皱纹丛生,鬓角白发已生,他已经五十一岁,但这依然掩盖不住盖世枭雄的绝世风采,从他刀砍斧削的轮廓依稀能看出高欢年轻时的俊美容颜。听到营帐外响起的歌声,高欢强撑着病弱不堪的身子,在心腹谋士陈元康的陪同下走出大帐。
外面的士兵在挖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高欢亲眼看着和自己生死相随的士兵一个个埋进巨大的坑穴内,即便坚毅如铁的枭雄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这都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子弟兵,就如他的儿子一样,如今七万大军埋骨他乡,怎不令他心痛,一代枭雄俯下身子大口大口呕出鲜血。
陈元康知道,高欢的最后时刻已经不远了。
玉璧城上黑色的王旗随着从黄河吹来的微风飘荡,“亡高者黑”,笃信命运的宇文泰把西魏军队的军服军旗全部换成黑色,就是为了克制宿命之敌高欢。王旗下一道人影伫立,面容儒雅淡定一身戎装,他就是韦孝宽,正是有了韦孝宽的玉璧城要了高欢的命。
玉璧城位于今天山西运城市稷山县西南,北靠汾水,东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全都是陡峭光滑的绝壁,只有南面是平地,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
玉璧城旧址
这样一个险要的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537年,沙苑会战,占据上风的高欢以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压着西魏打。决定胜负关键的渭曲一战,高欢被即将到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信猛将彭乐和侯景别有用心的建议,想生擒活捉宇文泰,继而错失歼灭西魏精锐骑兵的机会,被西魏柱国李弼领军冲散阵型。
东魏惨败收场,八万大军被俘虏(宇文泰整编其中两万,剩余全部放回),十几万大军的军资丢的满地都是,黄河以东大片土地被东魏占领,玉璧便是其中最险要的地方,从此高欢大军便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挥侵入西魏土地。
高欢西征路线
起初,西魏君臣没有想到在这个地方建城池,大臣王思政就是坚守颍川,耗死慕容绍宗那位,想出一个获得主公宇文黑獭信任,而且绝对恶心高欢的点子,在玉璧这个地方构筑一座坚固的城池,阻断东魏西征的道路。
玉璧城的建成还有一段逸事。
一次,宇文泰用数千匹锦缎和各种金银珠宝作为赌注,让他手下的大将们赌博玩乐。他们玩的是一种叫樗蒲的赌博游戏,类似于今天的骰子,五个一组,又叫五木之戏。
游戏最高的彩也是最难的就是投掷出五个黑面朝上,叫做卢,相当于如今的豹子。很快金银珠宝被部下赢得一干二净(宇文泰故意输的),这时候,宇文泰把腰间的金腰带解下作为赌注,说谁能掷出卢,金腰带就归谁。
能掷出卢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除非你运气特别好,众将领轮着一圈都没人掷出,等轮到王思政。只见他一把把腰间的军刀啪的一声放在赌桌上,跪地发誓,“我对丞相的忠心上天可以明鉴,若是上天能看到他的诚心,就让我掷出卢,不然我就拔刀自刎。”
宇文泰也是吓了一跳,没想到玩乐差点玩出人命来。也许真的是王思政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真的让他一把掷出一个卢。从此,宇文泰对他信任有加,王思政趁机提议在玉璧建一座城,宇文泰让他亲自监工,不久一座坚固的玉璧城横在黄河东岸,高欢甚至可以在邺城看到飘扬的黑色王旗。
玉璧城成了东魏君臣心中一座无法逾越的天堑,让高欢如鲠在喉,欲拔之而后快。
身经百战的高欢一眼就看出玉璧城的危险,有了这座城,自己的军事行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随即高欢下定决心一定要拔掉这座弹丸小城。
公元546年,高欢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向玉璧城,而守城的西魏士兵只有八千,守城大将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韦孝宽,王思政别调往南方驻防。
如此巨大的悬殊任谁都不相信韦孝宽能坚持住,但事实往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一场实力差距悬殊的攻防战最终的结果却是大跌世人的眼镜。
公元546年九月,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时年五十一岁的高欢再度披挂上阵,亲自率领二十万鲜卑大军大举进攻。
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孤城玉璧,这也是没有办法,玉璧虽小,但横在大军东进的必经之途,若是绕过去,势必会将自己大军的后勤暴露在敌方视野中。
南北朝最惨烈最精彩绝伦的攻防战就此拉开序幕。
铸城人王思政受到重用已经调任荆州刺史,临行前,向宇文泰推荐此时还未出名的韦孝宽镇守玉璧。
就是这名儒将,奇迹般地把二十万鲜卑精兵阻在黄河东岸寸步不动,急得高欢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大军长时间滞留对国内的后勤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长久地相持自己这一方最终会不战自溃,鏖战半生的高欢穷尽自己所有的智慧,和韦孝宽开始了一场场精彩的对决。
第一回合,汾水流经玉璧城,是城内大军重要的水源,高欢动用大量的士兵一夜之间,将汾河改流,试图断绝城内的水源,生生渴死对方。
这一计策不可谓不毒辣,韦孝宽这个时候展现出来名将的智慧,玉璧城位置绝佳,黄河、汾水均置城池一侧,地下水资源充足。西魏士兵很快在韦孝宽的指挥下,挖出数口水井,解决了饮水困难的问题,气得高欢火冒三丈。
绝水计策不奏效,高欢再祭出一招——土山之战。
前面说过,玉璧城三面环山,只有南面一片坦途,东魏大军众多,根本无法全部展开,于是高欢命士兵堆起一座高逾城墙的土山。这样一来东魏士兵便可以在土山上居高临下攻击城内之敌。
不料,韦孝宽早已有准备,用巨大的横木把城内两座高大的木楼连接加高,木楼始终比土山高。你加高一尺,我就加高一丈,东魏士兵堆砌土山的时候,韦孝宽就命令士兵从木楼上射箭,一时间东魏损失不少骁勇的士兵。
高欢派人恐吓城内的大军,“你们就是把木楼修到天上去我也不怕,我还能遁地进入城内”。
狡猾的高欢故意把计划透露给韦孝宽,派出擅长挖掘地道的士兵连夜挖通十条地道直通城内,另一方面偷偷派兵去了玉璧北面。
韦孝宽指挥士兵截断地道,手持长矛利刃就等在地道口,东魏士兵一露头就是一刀,后续的士兵憋在地道中不敢出来,韦孝宽派人燃起柴木,用鼓风机把烟吹进地道中,很快地道中的东魏士兵无一幸存,全部惨死在狭窄的地道中。
而此刻高欢在做什么,其实挖掘地道只是他的疑兵,真正地杀招在玉璧城北面。手持长矛大刀的东魏劲卒偷偷摸到北城墙,准备来一场偷袭。
可高欢错误估计了城池的险峻程度,北面城墙高大险峻,难以攀爬立足,即便有身手敏捷的士兵爬上去面对西魏士兵的刀枪,很快见了阎王。
第三招奇袭败给了天险,高欢咽不下这口气,推出攻城利器——冲车,八尺长的车轮,需要二十四名悍勇的士兵推动,上面悬挂着一根数百斤重的撞木,顶端是精铁打造的铁锥。高欢想用这种大杀器摧毁玉璧城泥土夯成的城墙。
谁料韦孝宽奇谋又出,在城墙上用麻布,做成又宽大又柔软的布幔。柔软有弹性的布幔轻易地化解了冲车强大的冲击力。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面对布幔,东魏士兵在长长的木杆上绑上干燥的松枝、麻杆,再灌入膏油,引燃后,远远挑着木杆去烧毁布幔。
韦孝宽呢,则在长杆上绑住长刀利刃,等对方举起燃木火杆时,将火杆顶端易燃物割断。东魏烧毁布幔的计策被轻易地破掉,掉落的火把还烧伤不少己方的士兵。
双方你来我回,斗了个旗鼓相当。
接连受挫的高欢大怒,命士卒同时挖出二十一条地道,直通玉璧城墙下。再用木桩顶住地基,上面灌满桐油,用火引燃。坚固的玉璧城墙瞬间倒塌。
东魏士兵蜂拥而上,韦孝宽依然谈笑自若,镇定的指挥手下用木栅栏堵住城墙缺口,使得东魏大军始终攻不进来。
面对这样难缠的对手,高欢被折磨得没了脾气,使出最后一招,以柔克刚——招降。
于是派出说客对韦孝宽说“我大军围城一个多月,你看你的主子也没来救你,投降吧!”
韦孝宽微微一笑,高声回复,“玉璧城内粮草充足,再固守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倒是你们人吃马喂,粮草早已见了底吧,赶紧退兵吧,不然你们都得丧命在此地。”
阵前招降
招降不成,祖珽向城内射出一封书信,能够斩获韦孝宽人头者,封太尉、开国郡公,食邑万户,赏娟万匹。谁料,书信又被射了回来,背面写着,若有砍下高欢人头的人,赏赐一样。
最后,黔驴技穷的高欢把韦孝宽的侄子推到阵前,冷冽的长刀架在脖子上,威胁韦孝宽,不投降就杀掉他的侄子。
韦孝宽很光棍的对高欢说,你杀吧,就当是为国捐躯了。领军大将光棍的高大形象,瞬间大大激励了西魏士兵,对韦孝宽更加尊敬佩服,有这样的大将,他们坚信玉璧城不会破。
事实确实如此,五十多天的攻城,高欢二十万大军,亡卒七万,堆积如山的尸体,差点把汾水截断;潺潺如溪水的鲜血将汾河染红。
看着亲如兄弟的士兵惨死,高欢顿时一阵头晕目眩,昏倒在了阵前。
而就在这天晚上,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际,坠落在东魏军营中。迟暮的高欢嗫嚅的嘴唇对心腹陈元康说道,“自古伟人去世时,上天会降下预兆,今天流星坠落,是不是昭示着我要死去?”
陈元康也只能安慰高欢,劝他及时退军,这场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高欢无奈的点了点头,东魏将死去的士卒尸体就地埋葬,大军潮水般退回晋阳。
两个月后,东魏丞相高欢病逝于晋阳,长子高澄继承丞相之位,全盘接下高欢的全部遗产。
远在长安城内的宇文泰听到高欢的死讯,本应高兴的他却一点没有兴奋的情绪。年轻时和高欢并肩作战,到后来二人分道扬镳,各自建立自己的地盘政权,成为不死不休的对手。然而高欢去世,宇文泰瞬间觉得天地间只剩下他一人,敌人长有,知音难求。高欢既是宇文泰最大的对手,也是他的知音。
公元556年,西魏掌权者宇文泰病逝于军中,授命侄子宇文护为顾命大臣,辅佐他的儿子长大掌权。
自此,北朝双雄争霸的时代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