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6点36分,成都发往理塘的大巴车从新南门长途汽车站发出。
昨天傍晚19点20分左右,我和“云卷舒”如约在成都东站到达A2出站口汇合。我们两个都背负着巨大的登山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眼便可以锁定彼此。这是一个身高一米八,戴着近视眼镜,体型偏瘦的帅哥。晚上一起在入住的成都熊猫夫人青旅旁边的大排档点了4瓶啤酒,互相简单做了自我介绍。
晚上10点,这次格聂转山活动的发起者之一“MacTavish”也到了青旅,这是一个身高一米七五左右清爽白净的小帅哥,他只比我儿子年长两岁。“云卷舒”来自广州,而“MacTavish”则来自内江,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
成都到理塘,大巴车差不多要行驶一天的时间,真正的朝发夕至。坐在车上欣赏窗外的风景,树木秀丽挺拔,一架飞机在氤氲的云气里穿行,灰瓦白墙的民宿掩映在绿茵深处,5月底的成都,竟也景色宜人。
10点时,车子顺着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一路进入康定境内,藏式民居陈列河岸两侧,盛开得正浓艳的紫红三角梅像节日里盛装的康巴少女,朝着过往的客人唱着情歌,高原风情扑面而来。
车沿着318国道一路攀升,大概16点半左右车穿过卡子拉山和海子山,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山里在下雨。
大巴车停停走走了11个多小时,17点48分,终于抵达了理塘汽车站。
入住“MacTavish”提前预订好的理塘的春天国际青旅,一进门,两个德国帅哥热情地用中文向我打着招呼,这是我入住青旅过程中遇见的为数不多会说中文的老外。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团队的驴友“极路迷途”、“一乐”、“大龙虾”、“无尘”四人过来找我们汇合加上我们3个,明早我们这个7人团队将一起开启格聂转山的行程。大家边吃饭边讨论着明天的天气。外面的小雨还在淅沥沥地下着,这边的气温类似平原地区初冬的温度了,街上行走的藏民都是穿着毛衣或棉服。
回到青旅,我们三个人都把登山包重新装了一遍,为明早的徒步登山做好最后的准备。盼望明天的天气不要太糟糕吧。
6月1日,昨晚大家几乎都没睡好,因为青旅的被子又厚又窄,室内温度接近零度,翻个身,寒气袭人,就算老实躺着也是冻的脑仁疼。早晨一睁眼,首先看到窗外绵延不绝的青山批上了雪装。难不成这一5月底的格聂要变成“冬季格聂”了?
简单吃了几块饼干就算是早餐了。7点半,我们团队提前约好的车过来接我们了,车子向着远处雪山而行,道路由开始的湿滑逐渐变成了冰溜,不由让人担心安全。山的上面一半是厚厚的积雪,将昨天还烂漫怒放的高山杜娟全部遮盖,山的下面一半却是湿漉漉的针叶松和草甸植被。降水分成了一半雪、一半雨水。
大约10点半,车子停在格聂转山的起点,藏族的司机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拍摄合影后,格聂转山活动正式开始。
突降的飞雪是格聂神山献给我们的哈达,这是一个不错的好兆头。
我是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区重装徒步,行前我大约称了一下我整理好的登山包,大约17公斤,再加上一升的水袋、一公斤多的水杯,包的总重量应当是20公斤左右了。我们一直都是在没过脚面的积雪中跋涉,可是走了不到一公里,我就已经气喘如牛了!走十步喘五步,心跳如鼓,心律快得很,我知道,这是我还没能适应高反……接下来行程可想而知,因高反和高负荷登山带来的体能透支,一路折磨着我,甚至已无暇好好欣赏壮美圣洁的可格聂雪山。另一个小伙伴“云卷舒”比我更严重。
除了蓝天白云下的洁白雪山、茂盛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的高山草甸、五颜六色盛开的野花,徒步过程中也有意外的偶遇:草丛里惊飞的不知名的小鸟,树木里飞窜而出的野兔,甚至还捡到了一枚鸡蛋大小的鸟蛋!
晚上19时许,我们终于到达一个未名水源地旁边的营地,这块营地在雪山脚下一片平缓的草坡上,不远处是潺潺流过的清澈泉水。结束了一天的痛苦徒步,终于可以休息了,这种感觉无法言说。
刚扎营完毕,天空忽然下起雪。
晚上睡到半夜,被冻醒,爬起来去帐篷外面小便。啊!啊!满天坠满了闪烁的星斗,大而多且明亮至极!我想到那句古诗“手可摘星辰”。在格聂神山的怀抱里,在藏地高原的妙境里,在这无比静逸的夜里,我看到了凭生最美的星空!
把“木乃伊”睡袋变换成“信封式”,然后穿上加保暖内胆冲锋裤、羽绒服、线帽,才继续入睡。
6月2日,早晨起来,发现帐篷外水桶里的水已经结冰,6月初的格聂最低气温仍然低于零度。7点30左右,我们就在营地帐篷外看到了日照金山,太阳的暖色光照射在高高的雪山顶上,圣洁的格聂主峰变幻成一座无比神圣和壮美的金山。
大概8点半,我们清除帐篷上的积雪后拔营,到了10点半的时候,感觉高反已逐渐适应,徒步上坡的感觉不像昨天那样难受至极了,关键还是个难得的晴朗天气。一路穿越森林、草甸、溪流、高山,能够360度无死角近距离欣赏格聂神山的壮美,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下午,我们三个旅伴上上下下迂回地走了不少冤枉路,本来可以早早到达营地,又经过了一次溯溪,翻过溪流的对岸,结果晚上8点才赶到营地。今天下午我遇到了三只野兔和一只土拨鼠,野兔都是机敏地跳开,而土拨鼠先生倒是慢悠悠地躲进树林深处。
6月3日,6点40分,日照群山,两只鸟儿在我们头顶飞过,又是一个好天气。
因为帐篷上面的霜露很难清除,拔营时接近9点了。事后才知,今天是个多么难熬的日子,翻越两个垭口,一路攀登数座滑坡后形成的乱石山,极度的疲惫、危险,遥不可及的目标,这一切对人的体能、耐力、信心带来无穷的考验。
到了下午,我感觉两只脚掌磨得疼痛,脱鞋一看,右脚掌已经起泡,左脚也好不到哪去,赶紧用上了31号晚上理塘青旅独自反徒318哥们儿送给我的创可贴,正应了他的话,几天时间一直在野外,说不定会派上用场的。感谢只是一面之缘的好哥们儿,祝你“318反徒”一路顺风!
10点40分,我们开始翻越第一座垭口时,“云卷舒”示意我们先走,从此就再也没有见他赶上来。我们怀疑以他的体能,应该是无法完成今天的徒步目标的。不知他是下撤了,还是在哪里扎了营。担心没用,因山里一直没信号,无法取得联系。
翻过第二座5000米垭口后,我和“MacTavish”分别在那个怪石嶙峋的主峰留影。“MacTavish”指着山脚下遥远处的河谷说,今晚就在那边扎营。现在是下行18点多,还有两个小时来完成目标。出来这几天,我基本没正经吃什么路餐,只是简单两个力士架或饼干草草了事,早餐晚餐也是挂面和带来的馕和老干妈酸辣菜,正如“MacTavish”所说,高原上煮挂面特别难吃!其实现在的我早已经精疲力竭了。
我选择从垭口穿过无穷无尽的乱石阵,直切到河的谷底,我认为这是最快最合理的路线,而“MacTavish”则选择按照“两步路”的轨迹转山下去。望山跑死马,看似不很远的河谷,我苦苦徒步了两个小时,其中几次险些在石头上滑跌,主要是体力透支的厉害,想想后怕的很!
又转过了两道高坡,我站在高山的巨石阵中俯瞰,蜿蜒的河谷南岸草坡上散落着三只红色、绿色、白色的帐篷,那是我们一行7人中的4人强驴先锋队已经扎营完毕了,几天来,他们总是提前三四个小时完成每天的徒步目标,尤其两个女驴,背的并不比我们男的少,却总是走在最前面,真正的强驴啊!无法不由衷佩服!
希望就在眼前,目标马上达成。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爬保定境内一座野山时,整修山路的老乡对着我们说的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是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能够一次又一次最终完成看似无实现的目标。
但是,这一切务必是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充沛的体能、持久的耐力、 超常的负重能力和长久的训练,你是无法背负20公斤的登山包在格聂群山中连续徒步8天的。我认为格聂重装穿越,非强驴不可为也!
大概21点,站在营地上,我终于看到有灯光向着我们接近。我知道,那只能是“MacTavish”无疑了。除了不知着落的“云卷舒”,我们其余6人陆陆续续安全抵达了今天的营地。
晚上半夜到帐篷外撒尿,我看到天上的星斗掩映在黑色的云团里,预感天气要变了。果然,不知到了几点,帐篷外面起了风声,不一会儿,噼噼啪啪的雨滴打落在帐篷上,雨下起来了。
雨断断续续下了半夜。
现在是6月4日的6点30分,小雨还在下着。
现在是早晨8点,小雨已经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也没有要停的意思。格聂的天气真正是一日三变。
这次格聂转山,每每进入森林时节,我都会嗅到一阵淡淡香气,像源自树木的自然清香,更像悠悠的藏香沁入心脾,嗯,确实更像熟悉的藏香的气味,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雪停了有个把钟头了,可谁也没有拔营的意思,我是想着笨鸟先飞的,一个人早早开始收拾好东西,挨到10点30分“MacTavish”终于和我一起出发了。
今天注定是一个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经历了特别狼狈的悲剧的开始,而又获得了比较舒爽的喜剧的结束!
我们六个人前前后后一路前行,除去后面四人的强驴队反超了我们两个,一路上无话。
到了傍晚扎营时间,强驴队先行抵达营地开始支帐篷,我们后面刚到却发现天气开始巨变,肯定来不及扎营了,于是抓紧赶到北面草坡上的藏牧民房子里避雨,一句“扎西德勒”,人才走进屋,暴雨就倾盆而下。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浓眉大眼身着藏袍的年轻藏族汉子,屋里还有一位在榻上斜卧的老者和两个儿童,有着高原红脸蛋儿的小女孩很漂亮,小男孩顽皮地在屋里走来走去。虽然一间大屋子里除了生活饮食必需品以外,没有一件家俱,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一家人目光纯净,非常热情纯朴。
我拿出为数不多的士力架和糖果,送给可爱的藏族小姐弟,以表谢意。
约摸过了半个多小时,雨晴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挂在绿水青山间无比美丽的双彩虹。
谢别藏族牧民一家,我们决定继续前行寻找合适的营地。另一个来自湖北的“极路迷途”不想再往前走了,决定在河流转弯处的一块草地独自扎营。
我和“MacTavish”则继续前行寻找心目中更理想的营地,大概在18点20分,终于找到了我们彼此都满意的营地了,“MacTavish”说抓紧支帐篷,你看头上的乌云,马上就要下雨了!我赶快铺上地垫,正在准备支起内帐的时候,一阵大风夹杂着绿豆粒大小的冰雹密密麻麻从天而降。
只是两分钟的样子,冰粒就铺满了我的地垫和尚未来得及搭好的内帐,我急赤白脸拖过登山包,紧接着拽过外帐披在身上,冰粒迅速融化成水,浸湿了整个内帐,冰雹变成了雨水噼噼啪啪砸在头顶的外帐上,衣服也慢慢被雨水浸湿,就这样尴尬悲催地挺过了约半个多小时,谢天谢地,雨,终于渐停!
就当前这种境地,里外帐篷全部湿透,扎营是不可能的了!我决定去不远处的一个藏式木屋碰碰运气,看能否暂且借住一宿。待拎着精湿的帐篷走近木屋门前,招呼了一声“扎西德勒”,并无人响应,仔细一看,发现门吊是用一根布绳栓住,便自行打开把登山包等一股脑扔进去,然后跑回去喊“MacTavish”。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藏式木屋里散放着一些鞍鞬等牲畜用具,并无其它生活用品,在屋内正中有一个烧柴生火的传统藏式炉灶,屋子很大,真是难得的五星营地!
我抓紧把湿漉漉的帐篷、地垫一样样挂起来,然后“MacTavish”打来溪水,接着我们分别烧开水和煮面,我拿出挂面,配上便携的“紫菜蛋花汤”,磕上一颗鸡蛋,点上香油、香醋、味极鲜,“MacTavish”贡献出干蔬菜包,一顿美味可口又终身难忘的晚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吃得无比享受和志得意满!
“MacTavish”说,你看看这天空,明天又会是一个好天气。
9点45,阳光普照群山,我们两个收拾停当,开始拔营了。
昨天傍晚淋了雨,晚上睡在藏牧民闲置的房子里,后半夜温度变得很低,我没有把睡袋弄成保温效果的“木乃伊”,况且没有戴绒线帽。后来冻醒,再后来感冒了!感冒了!!
感冒了!!!清涕直流,还不停打喷嚏。大家都知道在高原患感冒的危险性有多大!何况我还有继续剩余4天的重装徒步……本来还没当回事儿,可中午听了济南驴友“一乐”老兄的劝告,赶紧吃了两粒感冒药。
等强驴队赶上我们时,才知道来自湖北的“极度迷途”不愿再继续受这种虐,已经下撤了。其实,昨天他就表露出这个意思。
我们的队伍由开始出发时的7人变成了当下的5人,而这5人里面我的体能最差,走得最慢。说来惭愧,在这次重装徒步之前,我竟一直被我们当地的一些驴友称作强驴……
这几天的徒步路线,差不多都是沿着轰隆隆或哗啦啦的河水一路前行。
下午4点多,我们陆续到达今晚的扎营地。吸取昨天的惨痛教训,我抓紧扎帐篷,等支扎好帐篷,打来饮水,一切收拾完毕,雨就哗哗啦啦下将起来。真是幸运之至!
16时许,烧好一保温杯水,煮好紫菜蛋花汤,吃了一块馕,吃过两粒感冒药,我就早早钻睡袋睡下,希望一觉醒来感冒会好起来。
外面几个帐篷里不断传来叽里咕噜的说话声,雨一直下,我辗转难眠。又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有人惊呼出现了彩虹,拉开帐篷的缝隙,看到有人在拍照。等我穿衣出去,虹却散去了。这时又转来几个挖虫草的藏民,或围着我们的帐篷看稀奇,或向我们推销刚刚采挖的新鲜虫草,大概是35元一头,并不便宜。
一会是雨,一会又化作雪,伴着呼呼的风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夜,后半夜还是感觉了有点点冷。
6月6日,天亮了,外面响起驴友“一乐”拍打帐篷上面的冰雪和走来走去的脚步声。
现在是6点30分,我躺在睡袋里,伸手可触外帐上面厚厚的冰雪。
起床了,钻出帐篷欣赏高原湖泊的冰雪世界。高天上是纯净的蓝天白云,巍峨的雪山在平静的湖面上留下圣洁美丽的倒影,手机随便一拍,不用任何后期,这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桌面”画。
等到太阳升起,开始收拾晾晒帐篷,10点多了才拔营。
6月的高原,天气还是很有规律的,至少这几天如是,上午大半都是艳阳高照,到了下午17点左右一准来阵坏天气,不是雨就是雪,要么就下冰雹,但时间都不长,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然后就慷慨地在雪山森林间架起一道抑或两道壮美彩虹。
今天又是连续翻越两道垭口,其中一道的难度超过之前翻越的所有垭口,巨大的岩石犬牙交错、壁立万刃,几番危险尝试才得过,算得上是天堑。
登山的中间,遇到几拨挖虫草的藏族小伙,热情地向打着招呼,有的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没去过拉萨?有的问我的登山包有多重?有的问我对藏族人的印象怎样?总之,这些纯朴的藏族汉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当然,他们也不忘兜售他们的虫草。
傍晚19时许,我们还差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今天的鳄鱼海营地,其实已经遥远地看到先驱者在湖畔搭好的小小橘红帐篷了。这时风云突起,四周的高大山峰上空出现典型的降水对流云,大风夹着雪花从天而降。好在,等我们迂回地下降到营地,雪就已经停了。
今天的上升过程中,背负最多、行进最快的湖南“无尘”驴友走在了后面,聊天中得知,她们的3人小分队出现了团队精神的问题,据她说,她背的东西多,其他人都觉得正常,不懂得分担的感恩,另两个人气罐都不自备,导致到今天为止她们3个人总共只剩下两罐气了。她说,“MacTavish”就很好,每次知道等着你,这就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她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今天是6月7日端午节,现在是6点10分,理塘县室外温度2度,桃城区室外温度22度。其实现在我们身处海拔4730米的荒野高原,温度差不多是零度的样子吧。
昨天夜里,毫无例外又是一阵雨雪,现在凝结在帐篷上面的仍是一厚层冰霜。
我的感冒时轻时重,吃了几次感冒药还没有好,主要原因是每天的体感温度变化太大,周边环境温度又相对的较低,特别是晚上扎营时。不过,我有信心挺得住。
6点53分,阳光照亮了帐篷,可以起床造饭了。今天的徒步行程两天压缩成一天,因为主要是下降路线。
对了,端午节快乐哦!
唉!事情的发展总是远远超出想象!
今天,因为“MacTavish”与另一强驴队未沟通好整个徒步活动的最终结束点,也就是司机师傅来接我们回理塘的地点。强驴队早已到了安久村,而“MacTavish”则以为他们会再翻过一个垭口去若根错,然后在下面的禾然色巴村乘车。其实不然啊!
是“MacTavish”自以为然地为我们临时增加了项目。
我们一边欣赏着如画美景,一边拍摄照片,一边向山顶上攀爬。过了一会儿,我看天色渐晚,就对“MacTavish”说,我们得抓紧啦!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看有几只白羽黑尾的野山鸡在草甸上慢慢地踱来踱去(后来“无尘”说,6月1日那天我捡到的鸟蛋八成就是它下的),我又看到两只棕黄色的野鹿在山顶草原上惊慌地跳跃而去,而我们这时才接近若根措的外缘。
我们都加快脚步,在湖畔齐腰高的灌木丛林中急速穿行,我的冲锋裤兜上的防水胶条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刮坏的。
绕过若根措湖,天已经黑得看不清路了,我俩拿出头灯戴好,参照“MacTavish”下载的轨迹和头灯照亮的地方寻路而行。在接近禾然色巴村的时候已经是夜里9点40分了,“MacTavish”与司机打通了电话,那边表示不能来接。这种情况也是我开始所最担心的。
我们俩人背着沉重的登山包,看着满天璀璨的星星和那条近在咫尺的云河,山外的山外是星星点点的灯光和偶尔的犬吠声……我的头灯忽然耗尽了电量,此时的心情无以言表。
我们经过沟通,决定继续向着318国道理塘方向徒步,看能否有幸搭到一辆车,哪怕是只载我们一程,到达最近可以投宿的乡镇也好。水,已经喝只剩下杯底的一点点,从早餐后到现在的深夜几乎也没吃什么东西,我们一老一少就这样一后一前就着头灯昏黄的光蹒跚前行。我试着拦截所有不多的过往车辆,没有一辆能为我们停留。也难怪,深更半夜见两个男人分别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站在路边,谁敢停车!
就在我们挪得一步三摇快要崩溃的时候,终于到了禾尼乡政府所在地,当看到明亮亲切又温暖的灯光时,我松了口气,感到像似重返了人间!
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46分了,我们找到一间还亮着灯并开着门的旅店。“MacTavish”到处找不到人,我说都这点了哪还会有人,这应当是特意留给有需要的318徒步者的。哪还要管这些,先睡下,等天亮了再说。因为没有找到水,我们只好忍着渴和饿倒在床上睡觉。
今天是6月8日,早晨8点25分,禾尼乡成都饭店的老板帮我们联系好私家车,等我们吃完面、结完店钱,便栽上我和“MacTavish”向理塘出发了。车子到理塘车费每个人50元;昨晚住宿费30元、早餐肉丝面20元。车子迎着朝阳,沿着蜿蜒的理塘河一路向东。我此时的心情非常好。
格聂格聂,格外的虐!20公斤重装,徒步中间患感冒,全程手机无信号,走废了一双登山鞋、一条冲锋裤、一只单杖,历时7天,徒步113公里,外加昨晚徒步318国道10公里。绿色如茵的高山草原,高耸入云的绵绵雪山,厚厚的冰盖和清澈见底的溪流,漫山遍野的五色野花,高大葱茏的针叶林,直逼心灵静如处子的高原湖泊,悠然自得的黑牦牛和红骏马……
今生难忘,完美加完虐!
大约9点,我们到了理塘的夏天青旅,与长沙“无尘”汇合,准备一起搭车到康定城。车子10点钟出发,行程5个小时才驶达康定城。
我计划和“MacTavish”、“无尘”一起在康定休整一下,一是为了调节适应气压,二是因为理塘没有直达成都的大巴车,而康定有很多班车。第二天我回成都,“MacTavish”和“无尘”就继续挑战穿越贡嘎线。
现在走起路来,两只脚底板生疼,就像才从油锅里拔出来,因为7天时间连磨太浸已经脱了皮。刚刚在入住的康定贡嘎国际青旅洗了澡,七八天来第一次照了照镜子,脸又黑了一成,鼻头则是两成,原来只知道两只手掌背晒得像是烫伤的黑。
从海拔4000多米高的理塘到海拔2500多米的康定,气温上升了9度左右,康定的高山缭绕在云雾中,大渡河的支流康定河(瓦斯沟)汹涌澎湃穿城而过,这是一座美丽的川西古城。
在青旅安顿好以后,康定的绵绵细雨就开始下了起来,整座情歌城笼罩在云雾之中。稍作休息,我提议晚餐一起去吃在大众点评网排名第一名的贡椒牦牛杂汤锅,经过排号等待,我们三个人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大家一致表示,这个火锅味道不是一般的安逸。
6月9日,6:40分,在青旅睡到自然醒,洗漱完毕、吃罢早餐,准备乘坐8点的班车返成都东站。一路欣赏着川蜀独特山水风光,随着地势逐渐趋于平缓,气温也在慢慢上升,班车行驶近5个小时后进入到海拔500多米的川府成都,我又重新回到人声鼎沸的炎热夏天。
不知明天回到海拔24米后的衡水,我会不会醉氧。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本文作者 : 笑笑生_02 )